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20:14:24   浏览:88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


宜府发 〔2002〕14号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二年九月二十日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


  根据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为深化我市教育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全市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作如下规定:
  一、社会力量办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只要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需求,无论是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还是国有民办、民有民办、股份制联办等多样性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形式都可以试验,都要积极鼓励、支持和扶助。
  二、社会力量办学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推动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
  三、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普通高中、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由学校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初中、小学、学前教育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管理,报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以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机构,由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管理,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批准设立的教育机构由审批机关颁发办学许可证。所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均应在各级民政部门审核登记。
  四、社会力量所办的学校,其校舍建设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学校新建或扩建教学用房、学生宿舍所需用地,需持有关部门批文,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公益事业用地,以行政划拨或出让方式取得,如今后改变用途,应重新办理用地手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将闲置的国有资产优先出租或转让给社会力量所办的学校使用,但学校必须将其用于办学,且不得将其再转让、出租或抵押。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费政策,其新建或扩建校舍,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减免建设配套等有关规费的优惠政策。
  五、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职员工。
  1、公办学校专任教师可以受聘到社会力量所办学校任教,其人事关系仍保留在同级教育主管部门,保留公办教师资格,连续计算工龄、教龄。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和所聘公办学校专任教师,在校工作期间连续计算教龄,其教师资格认定、业务进修培训、职称评审、评优表彰等,与在职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民办学校必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办理本校教职员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2、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经主管部门批准离职到社会力量所办学校任教,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被民办学校聘用,其转正、定级以及人事档案,由县以上(含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
  3、民办学校聘用公办学校教师,按管理权限或审批权限的隶属关系事先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明确岗位条件及工作待遇等,然后由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教师本人三方协商并签订聘用协议书。聘用协议书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生效。聘用期一至三年,聘用期届满后,民办学校需要续聘的,按上述程序重新办理聘用手续,不续聘的,原则上回原校和其他学校竞聘上岗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进行安排。公办学校教师在退休前未被民办学校续聘的,可以回原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学校工作,到退休时办理退休手续。
  4、公办学校的专任教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学校同意可以到其他社会力量所办学校兼课。
  5、各地、各部门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对公、民办学校教师相互流动,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兼课予以支持,对有意刁难、干扰民办教育发展的部门和责任人予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其责任。
  六、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所办学校在政策上应给予适当倾斜,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师资培训、公务活动、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同等对待。
要优化民办学校的办学环境,扩大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积极鼓励支持,要打破地域界线,允许本地民办学校到外地招生和外地民办学校到本地招生,不搞封闭政策;民办学校在招生工作中,也必须按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规范招生秩序,尊重学生的择校意愿,严禁虚假广告,严禁高额支付招生劳务费等不正当行为。
  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的学生在升学、考试、就业、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的学生平等的权利,不得歧视。教育机构对在校学生的正当权益应依法予以保障,切实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悉心爱护,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七、社会力量举办的学前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学校收费标准,可以根据生均培养成本,由学校提出收费意见,并按管理权限报市、县(市、区)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社会力量举办的小学、初中的收费,在省颁布的公办同类学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允许上浮,其上浮幅度由学校提出,报市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学校收费必须到同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专用票据。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所收学杂费,主要用于教学开支、发放教职员工工资、添置教学设备。举办者在保证学校发展的同时,可以取得合理回报和奖励。允许民办学校接纳社会捐助,赞助款应在财政专户储存,专项用于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的添置。
  八、依法保护办学投资者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凡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任何部门、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侵占和非法征用民办学校的财产。有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必须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对扰乱学校治安秩序、破坏校舍和场地,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严厉打击。对社会力量办学中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相关部门应予以表彰奖励。
  九、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宏观管理。县级以上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应设立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机构,负责本地社会力量办学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统一管理工作。各行政审批部门应制订和完善各级各类社会力量举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把审批关,对未经批准的非法办学机构,要依法取缔。建立年检评估和审计制度,督促民办学校加强校务、财务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对社会力量举办学校的督导制度和等级评估制度,督促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不按政策法规办学,管理混乱,影响恶劣的学校,要予以撤销,严重的要追究办学者的法律责任。
  十、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切实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建立健全党、团、工会组织,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工作,要加强内部财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国务院法制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财[2009]532号),现已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因其所任职务而对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四条 法定代表人离开所任职岗位,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工作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进行。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任免、奖惩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依据。

  第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应当予以保证,经费列入财务预算。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以下简称人事教育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工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委托。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以下简称财务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工作,根据工作委托,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第九条 部内有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依法依规进行追究和处理。

  第十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人事教育司、财务司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年度审计计划。

  第三章 内容与要求

  第十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单位的事业发展和经营发展情况;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情况;

  (四)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五)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效益情况;

  (六)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管理控制情况;

  (七)被审计法定代表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八)其他与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履行经济责任相关的情况。

  第十二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组织结构、资本结构、重要资产产权证明、重要投资合同、贷款合同目录、主管部门有关政策的批准文件等;

  (二)单位的管理情况,包括单位内部决策程序以及执行情况、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

  (三)任职期间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单位外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

  (四)任职期间单位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投资决策、重大诉讼、重大资产损失等;

  (五)任职期间单位各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六)任职期间的决策机构办公会会议纪要以及纪录;

  (七)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工作报告和处理意见;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须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签字确认。

  第十四条 审计工作需向其他部门或单位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的依据、方法、内容和范围;

  (三)任期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状况;

  (四)对外投资管理以及收益情况;

  (五)任期内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

  (六)审计评价;

  (七)审计意见或建议;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四章 步骤与程序

  第十六条 人事教育司依据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明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起止时间,原则上审计起止时间不超过五年。

  第十七条 财务司接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后,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配置审计资源。

  第十八条 财务司应当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在召开进点会议时送达。

  第十九条 财务司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会同人事教育司组织召开有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应当在会议上报告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有关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有重大问题可以提请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存在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报告。

  第二十三条 经济责任现场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报送财务司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意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在收到审计报告初稿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财务司。

  第二十四条 财务司在对审计报告、被审计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履职报告、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反馈意见进行审议和研究的基础上,向人事教育司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将报告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可向有关部门申诉。

  第五章 审计评价与责任界定

  第二十五条 审计评价应当以审计查证或认可的事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标准等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方面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经营效果,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情况,作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第二十六条 责任界定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直接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行为;

  (四)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打击报复。

  第三十一条 审计人员对在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被审计法定代表人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商业秘密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个人隐私,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本办法规定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其他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由有关部门或者其所任职单位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部主管的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务司和人事教育司依据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行政处罚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政府令第24号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行政处罚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柳秀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行政处罚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首府城市规划管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2100平方公里范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应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呼和浩特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实施,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国土、建委、房产、市容、环保、公安、工商、供电、供水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规定的实施工作。
第四条 城市规划管理行政处罚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准确的原则,对违反城市规划行为案件的查处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
第五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须将规划许可的行政审批程序、时限等向社会公布,实行政务公开制度。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执行检查任务时应文明执法,主动出示城市规划监察证件。被检查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心要的资料接受检查。执法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六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开工前必须在建筑工地明显的地方设置“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牌”应包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及相关审批的内容,咬牙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
第七条 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建设活动时,应予现场制止和纠正,及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违法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接到通知书后,必须立即停止违法建设活动,听候处理。拒不停止违法建设活动,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建设工程强制停工,并通知有关部门停止施工供水、供电,直至拆除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八条 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所占用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九条 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所确定的内容,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擅自进行建设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 严重影响城市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限期无条件拆除:
1、 侵占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红线、城市广场的;
2、 侵占城市水源地或者对水源地构成污染威胁的;
3、 侵占城市规划确定的绿地、河道保护范围、文物古迹保护区、教育科研用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的;
4、 侵占城市风景区或对城市风景区的环境构成直接影响的;
5、 占压城市地下管线或在其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
6、 侵占城市规划确定的机场净空、微波通道、高压供电走廊进行建设的;
7、 对城市消防安全、防洪防汛等构成妨碍、威胁的;
8、 严重影响邻居安全、日照、通风、通行、排水的;
9、 其他严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
(二) 对已经形成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在暂不影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尚可利用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予以没收。
第十一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但未按审批要求进行建设,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 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责令停止建设,并限期拆除,并处违法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0元的罚款。拒不拆除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违法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二) 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违法建设工程总造价3%以下的罚款;
(三) 未给城市规划造成严重影响,尚可保留的,视其情节予以处罚:
1、 擅自改变规划审批立面、色彩、造型和结构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 擅自改变总平面尺寸,不涉及地界、消防及采光要求,处违法建设工程造价40%——50%的罚款;
3、 擅自改变建筑层数和高度或改变使用性质的,满足采光要求且不涉及四邻矛盾的,处违法建设工程造价50%——60%的罚款;
4、 违反规划审批要求,退让道路红线不足的,处违法建设工程造价60%——70%的罚款;
5、 其他违反城市规划审批要求的,视情节轻重,处违法建设工程造价40%——70%的罚款。
第十二条 对停、缓建建设项目(烂尾楼)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 建设单位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6个月内未开工的建设项目,且未申请办理延期手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及其附件自行作废,其用地重新规划使用;
(二) 建设工程开工后,因故中途停工,未按原计划竣工时间完工的建设项目,可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适当延期;
(三) 对确无能力完工的建设项目,按法定程序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拍卖。
第十三条 越权批准以及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批准的建设工程,其批准文件无效;对有关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建筑设计单位未按照城市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或在工程建设中未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变更设计,导致违法建设行为影响城市规划的,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对本市的设计单位,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降低或取消其设计资质;对外地的设计单位,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取消其在本市的设计活动。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承接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建设工程施工任务,或者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依法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对本市的施工单位,提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取消其在本市的施工资格。
第十六条 对规划验收不合格,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的建设工程,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对利用违法建设的房屋作经营场所的,工商行政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七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经初步调查取证,有违法事实的,予以立案;
(一) 立案。规划执法人员发现违法建设行为,经初步调查取证,有违法事实的,予以立案;
(二) 处理。对违法建设工程及其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勘察现场,收集证据,确认违法事实成立,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贪污享有的权利,当事人要求组织听证且符合条件的,依法组织听证;
(三)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应当3日内送达被处罚人;
(四) 执行。违法建设单位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应认真执行。如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接到行政处罚通知后,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违法建设工程不得享受政府有关优惠政策,且违法建设案件结案之前,市城市规划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条 妨碍规划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侮辱、殴打规划执法人员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敲诈勒索、收受贿赂或不作为,影响案件及时公正查处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